钻石价格跳水,现在结婚买钻戒是智商税?

“钻石恒久远,一颗永流传”,这句经典广告语,让钻石成了爱情永恒的象征。

曾经的人没钻戒不结婚,如今,身边的人结婚只讲黄金三件套,早就不买钻戒了。近两年,钻石价格大幅跳水,下跌超80%。一颗原价1万8的钻戒,回收价格只有180元,真是此一时彼一时。

钻石价格一路走低的真相

物品价值,既看所处历史阶段,也要区分是单纯材质价值,还是附带工艺价值。像西周青铜鼎、商朝青铜尊,论铸造精美程度,可能比不上现代玻璃杯,可它们承载的厚重历史,现代杯子望尘莫及。

再看铝,过去提炼技术落后,铝制品贵得很,门捷列夫拿的奖牌、奖杯都是铝制的,足见其珍贵。如今铝随处可见,铝杯也就没了稀罕劲儿。所以,抛开工艺谈价值不太靠谱。但钻石价格近些年确实一路下滑,甚至有人说钻石是“最大的谎言”,这是为

钻石价格跳水,现在结婚买钻戒是智商税?

啥?

曾几何时,《十万个为什么》告诉我们,钻石极为稀缺,南非更是“钻石之国”。那时全球钻石年产量不到20公斤,物以稀为贵,钻石价格高得惊人。可随着南非巨型钻石矿的发现,一切都变了。这座矿每年能产出成吨钻石,钻石不再稀有。

为稳住价格,戴比尔斯联合几家巨头,垄断开采权,控制每年销量。后来俄罗斯又发现大矿坑,戴比尔斯虽没法收购,却靠托拉斯垄断继续维持价格。但这种人为制造的稀缺,注定长久不了。

与此同时,科技发展也给钻石市场带来巨大冲击。中国河南企业成功量产人造钻石,纯净度比天然钻石还高。这让钻石供应量暴增,价格进一步被压低。

面对这种情况,钻石行业开始鼓吹“只有天然钻石才值钱”,说天然钻石的杂质是独特之处。可在如今技术下,给人造钻石加杂质并非难事。至此,钻石的稀缺性神话彻底崩塌,价值也回归理性。

二手钻石也无人问津?

钻石价格下跌,二手市场表现更是糟糕。陕西一位女士,因家中困难想典当钻戒,原价18000元,可典当行只给了180元,仅为原价的1%。

更让人意外的是,典当行说钻石本身不值钱,戒托反倒更值钱,要是金制戒托,价格还能高点。要是这只是个例,或许能怪遇到“黑店”,但实际上,全球都缺成熟的钻石二手市场,几乎没回收渠道。

不管在周大福、周生生这类知名品牌店,还是从“钻石恒久远”商家买的钻石,消费者想转卖时,都会发现没人愿意接手。这和黄金形成鲜明对比,黄金回收体系完善,价格透明,在菜市口百货买的黄金能直接卖,银行投资金条虽回购流程繁琐,好歹也能按金价回收。钻石却没这待遇,这是为啥?

一方面,在消费者心里,钻石更多是爱情、婚姻的象征,价值主要在情感层面,而非物质价值。一旦当二手商品卖,情感意义大打折扣,买的人自然少。

另一方面,钻石除了做装饰品,实用性有限。这让钻石在二手市场没啥吸引力,商家也不愿涉足这个风险高、利润薄的领域。

钻石品质鉴定和价值评估很复杂,得有专业知识和设备。目前市场上鉴定标准多,不同机构结果可能不一样,这让消费者和商家交易时心里没底。

而且二手钻石价格评估,不仅要看钻石本身品质,品牌、购买时间、市场行情等因素也得考虑,难度很大。为降低风险,商家往往给出极低回收价,这又打击了消费者卖钻石的积极性,导致二手钻石市场陷入恶性循环。

保值增值舍钻石,选黄金

既然钻石在二手市场表现差,那想保值增值,该咋选投资渠道?黄金一直被视为保值重要手段,虽说不是最佳投资选择,但经济不稳定时,价值相对稳定,能抵御一定风险。

黄金稀缺且化学性质稳定,宇宙大爆炸时元素数量就确定了,地球上的黄金靠火山爆发等地壳活动从地核涌出,因密度大沉积在地壳深处,开采难,数量有限。加上不易氧化、腐蚀,是理想保值资产。

人类历史上,金本位制多次被采用,牛顿破产、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,都凸显了黄金在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。

除了黄金,美元在全球也是公认的硬通货。虽说有人唱衰美元,觉得美国经济有问题,但不可否认,美元在国际市场地位依旧稳固,贸易结算、外汇储备都占重要份额。全球多数地方,拿着美元交易都方便。

再看玉石,从文化意义讲,在中国及部分亚洲地区,玉石有深厚历史底蕴,象征吉祥美好。但从稀缺性看,玉石产量并不低。随着开采技术进步,新矿不断被发现。而且玉石品质鉴定复杂,市场鱼龙混杂,价格波动大,保值增值能力也受质疑。

钻石璀璨迷人,满含美好情感寓意。但从投资、保值角度看,价值存在诸多不确定。选择投资、保值方式时,我们得理性分析各类资产特性和市场行情,按需做决策。

要是为表达爱情、寄托情感买钻石,没问题;可要是指望它保值增值,那可得慎重考虑。

素材源自@金融民工吉胖子

发表回复